智慧建築知識庫      
   
  智慧建材      
 
 
 
  建築科技
淨零建築發展策略軸向,打造淨零建築五撇步
 
撰編:台灣建築中心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30日 , 2022
4183
    好友人數
 
 
專家
 
台灣建築中心
經濟部能源局
氣候變遷已是各國面臨重大課題,為因應全球氣候緊急狀態,世界各國訂定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淨零排放成為國際推動趨勢,2015年,在COP21巴黎氣候協定會上-重要國家多已自主提出減排貢獻,同年,我國也提出2050年碳排量將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50%的排放量。
 


在2018年10月韓國仁川發表 《Global Warming of 1.5°C》特別報告後,多國重新訂定2050碳排目標,鄰近我國的日韓中也相繼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的宣示。為表示我國淨零行動不落人後的決心,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規劃力度加強也從原本2050年碳排較基準年2005年減50%提升至2050年碳排朝向淨零排放的目標邁進。行政院召集各部會進行淨零排放路徑評估工作,其中包括推動建築邁向淨零排放,分析建築能耗影響因子與建築節能技術,發展淨零建築策略主要可歸納成「被動建築設計」、「高效設備應用」、「智慧控制導入」、「多元電力整合」、「深度節能開發」五大軸向,同時期望達成2050年淨零碳建築的目標。



別讓你家的建築輸在節能的起跑點上
建築藉由資通訊系統及設備導入,使空間具備主動感知之智慧化功能,達到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永續之案例,也是時有所聞。在這「節能減碳」朗朗上口的年代,選用高效率設備、搭配綠建築的被動式節能設計與結合智慧建築主動式節能的控制,降低建築能耗,儼然已成為建築節能的最低門檻了。再者,能源效率標示分為五個等級,選用有能源效率標示的電器,級數越低越節能的概念也早已深植人心。透過消耗最少地球能源及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具有生態、節能,健康特性與減廢的綠建築已被大眾所認識。



透過深度節能技術迎戰氣候危機
當你已經應用高效率設備減少設備運轉能耗,透過被動式建築設計降低設備運轉需求,並導入智慧化系統控制主動關閉或降低非作業中的設備運轉後,你還能做甚麼?

深度節能技術是運用數位電表紀錄分項能源之使用,並藉由視覺化提高資訊利用率,同時應用BEMS進行建築能源的管理與分析,再整合AIoT技術找尋出最佳運轉模式,建築可依不同使用者的習慣,更深入的分析,以降低無謂的能源消耗。

辦公空間依據今天的天氣、差勤人數與訪客預約到訪時間作為空調運轉控制依據,亦或依據室內外溫濕度及過往同仁下班的時段數據,在最佳時段提前關閉空調系統,利用餘溫提供環境舒適度,以藉此降低更多能源消耗。

商場空間除可藉由溫度感應自動降載或關閉空調設備外,亦可整合過去到訪的人潮流動資訊,預測未來15分鐘後之賣場各區域之人流與室內溫度,提前供應、降載或關閉空調設備,以達到節能的目的。



整合多元電力應用達成淨零最後一哩路
再怎麼節能也有極限,節能減碳不應該連生活品質都一起減掉,被動式建築設計與高效率設備運用,再怎麼省也無法成為完全不用電的零碳排建築。而藉由太陽能光電與風力等再生能源設備進行零碳排發電,同時利用儲能系統將再生能源進行貯集,並將再生能源運用於各個所需的時段之中,則得以避免再生能源生成的不確性造成用電衝擊之風險。



在不利使用再生能源發電的區域,則可考慮採用外購綠電的方式來為自身建築剩餘的用電進行碳排抵扣。由於電網上無法區分綠電、灰電,因此無論是自發的再生能源運用或綠電採購,在國際上多以再生能源憑證作為綠電來源驗證及履歷追蹤工具。



淨零不落人後 兩大部會攜手出擊
為推廣新建建築採節能設計並加速導入再生能源,各國已陸續就「近零耗能建築」研議發展相關規範。我國則由內政部會同經濟部訂定建築能效相關標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針對導入之可行性及發展策略進行先期研究,並研訂近零碳建築基準;經濟部能源局則以「近零耗能建築示範應用計畫」,就未來辦理近零耗能建築驗證研議相關技術指標,並選定社會住宅作為示範對象,以期打造符合近零碳建築標準之創新示範案例。(經濟部能源局廣告)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
   
 
合作夥伴
英威康科技
碩譽電機
鎧鋒企業
城智科技
永欣鋁業
NEC Taiwan
   
江森自控
樺康智雲
兆竑智聯
新光保全
台達電
泓格科技
   
通航國際
充馭科技
歐益科技
台灣穩鴻
SALTO Systems
台灣寶麒
   
凱樂衛浴
冠閤企業
 
 
 
 
 
 
 
 
   
關於iBT數位建築雜誌  
   
資訊爆炸時代,建築業卻異常封閉,對於智慧建材設備的資訊來源異常缺乏,導致智慧建築推廣不易,我們來自產業,深知建設公司與建材廠商雙方均非常渴望新資訊、新訊息,因此我們致力打造這個屬於大家的交流平台,使產業更能正向方展與進步。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日 09:00~24:00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內容政策 | 隱私條款 | 版權使用 | 聯絡我們
   
   
  追蹤我們
   
 
   
 
Copyright @ 2013 iBT 數位建築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