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撰編:林慕帆 |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30日 , 2022 |
|
|
4691 |
|
|
|
|
|
|
|
|
|
|
|
|
|
隨著科技的發展,獲得知識的方式更加多元,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紙本閱讀式微。然而在這樣數位化的時代之中,象徵知識傳播、傳承的圖書館並未被這股洪流淹沒,許多圖書館的作法是因應趨勢、需求改變型態,或規劃其他數位設備,不過,在網路掀起討論熱潮、成為桃園必訪景點的「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則是回歸到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將空間塑造與使用者之間緊密連結。 |
|
|
座落於中壢龍岡地區、緊鄰台貿公園的鑽石級綠建築「龍岡圖書館」,是由「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設計,開幕後不僅吸引臺灣各地民眾慕名而來,更成為當地社區生活的重要場域。身為中壢人的建築師盧俊廷,結合自身專業與對在地的瞭解,藉由建築投射出他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這不是一座大圖書館或總館,就是巷子裡的社區圖書館,我認為應該要因地制宜。」盧俊廷說:「我希望能滿足社區民眾最基本的渴望與需求。」龍岡圖書館不僅是座圖書館,對於社區來說,更是當地生活的核心之一。
多重意象設計,連結圖書館的想像
龍岡圖書館的外觀,依座向的特性與四周環境結合,並將抽象的概念藉由設計具體化,讓人們對這座建築產生討論、好奇與聯想,這也是建築師實踐讓民眾能對建築有感的嘗試。建築四面的設計有不同的用途,也呈現出不同的意象:
「群書之門」的南向外牆,以極具話題性的四十五本木質巨書,標示出「這是座圖書館」,提升了建築辨識度,透過色彩運用,讓整體設計不失活潑。而在機能上,這些大書即為遮陽板,也過濾了窗外的視線,且因緊鄰馬路、一樓有社區活動中心,大書也具降低室外聲音干擾的功能。書本設計外層為集成材,內部是中空的鋼構造,將圖書館的排水管線藏於其中,使建築物外觀更具美感。
北向的「智者之窗」,面朝台貿公園,大面積的開窗能讓和煦的陽光進入室內,朝窗外望出去,映入眼中的是一片開闊、綠意盎然的風景。北向的外側則以榕樹氣根作為設計概念,從圖書館頂端垂落,象徵著智慧跟知識的傳承,圖書館彷彿是一株巨大的榕樹,是佇立在這塊土地上的智者。另外,由於座向並非正北,利用木材包覆鋼板所製成的氣根飾板,也具有遮陽的功能,極具巧思的設計增添了建築意象。
東、西向的「藏密之牆」,為防強烈日曬,因此牆上的開口較小,內部是一到四樓的安全梯,以及較不需要光線的空間,而外觀的設計,其實是兩本立於圖書館兩側更巨大且將被翻開的書籍。
依循西側老榕樹隧道的引領,來到位於龍岡圖書館西南角入口處的「文學廣場」,白牆上的鉛字印刷立刻吸引目光,相當點題的公共藝術作品「現場閱讀」,讓人在走進圖書館前即感受到強烈的文學氛圍,地面的石板也刻著文字,讓人不自覺放慢腳步。因應龍岡地區眷村密度相當高的特色,眼前的字句便是摘錄自眷村文學作品,讓入口呈現的意象更為豐富。
走進大樹之中,「在這裡,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
圖書館入口,延伸從老榕樹隧道進入室內的感受,設計較為低矮的「閱報門廳」,而在西側的「林蔭小苑」,採半開放的空間設計,延續社區對於老榕樹的情感,體現了居民在樹下休憩、閒坐的情景。隨著愈加進入圖書館,空間情境也跟著轉換,穿越閱報門廳的木質門框踏進「讀者大廳」,挑高的天花設計、柔和的室內照明,改變了空間氣氛,讓人們感知到自己已經進入圖書館,心境、行為隨著空間情境產生變化,而樹狀天花也標示著老榕樹下的常民生活,將在地的生活情景融入設計之中。
抵達二樓,首先進入的是「期刊區」,而位於整個樓層空間中央的是「兒童故事屋」,最後端為「兒童閱覽室」。視覺的穿透性,是該樓層的重點,這樣的設計讓家長、孩童能看到彼此,又能各自享受在圖書館的時光。天花延續樹狀設計,配合樓層主題選用較為清新、活潑的色彩,兒童故事屋的天花則利用綠葉設計搭配照明,營造青春洋溢的空間感受,圖書館會在假日於此舉辦說故事活動,這讓在地居民不必再跑到相對遙遠的市區,即能滿足親子活動的需求。另外,建築師也於該樓層北側,打造明亮、活潑的「親子廁所」,翻轉了廁所給人的負面印象,希望讓孩童待在圖書館的每刻,無論在哪個空間,都能留下美好的記憶。
走進藏書主樓層的三樓,映入眼中的是「中央核心休憩區」,與周圍低矮的書架構成開闊的空間感,位在樓層東側的是「參考書室」,西側為利用高書架營造出較為凝重氛圍的「角落書庫」,而在光線充足的南、北兩側則設計為閱覽區,建築師以木料設計各式傢俱,提供不同需求、喜好的讀者使用,另外,北側的「觀景閱覽區」是別出心裁的設計,沿著大窗設置長椅,讓讀者能倚著窗外的景色坐著。不同的閱讀的空間設計,建築師期望的即是讓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
踏上整座建築的最高樓層,是圖書館中最寧靜的空間,利用「藝文走廊」分隔「溫書室」與其他空間。位在西側的「多功能教室」周末會舉行藝文活動,與二樓的「兒童故事屋」有相同的意義,希望滿足社區居民就近參與相關活動的需求,不必再往返市區。走廊東側的「溫書室」空間相當寬敞,建築師選用更為沉穩的木質傢俱,突顯空間寧靜的氣氛,天窗讓北向柔和的光線進入室內,白天若是好天氣,不需開啟天花的燈具,整個空間就已相當明亮,而讀者可以自行打開桌上的閱讀燈,達到所需的照度。在溫書室深處,設計了有獨立隔間的座位區,供需要更安靜空間的讀者使用。
「Lib3.0」,實踐滿足社區需求的公共圖書館
龍岡圖書館原名為「中壢市立第三圖書館」,建築師以此名在東側立起「Lib3.0」(Library 3.0)的字樣,也呼應建築師對社區圖書館的想像,圖書館不應只有追求科技化,像這樣的社區型圖書館,更該是以滿足當地民眾的需求為核心,與社區的生活型態結合,也許民眾只是想在早晨吹冷氣、看報紙,或是與朋友在樹下乘涼、聊天,又或者像「兒童故事屋」、「多功能教室」所具備的功能,甚至是單純對於閱讀的需求,能在一個舒適、氣氛良好的環境下享受這些時光,不必再跑到市區或連鎖書店。
以此為初衷,建築師透過設計、材料,實踐對社區型圖書館的詮釋,從一旁的老榕樹作為起點,將意象延伸到建築空間,利用大量木料,除了營造出圖書館的氛圍,也讓人在這個空間中,自然產生了對於樹、書的連結。
|
|
|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