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知識庫      
   
  智慧建材      
 
 
 
  專家觀點
健行科大 郭來松教授:產官學共同合作,全面落實「綠」概念|
 
撰編:林慕帆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30日 , 2022
3630
    好友人數
 
 
專家
 
健行科大 郭來松教授
綠建築政策在臺灣行之有年,累積了相當可觀的實力與成績,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因應臺灣氣候、環境特性,訂定「綠建築標章」。發展至今,「綠建築」已不只是一項政策的標準,更是一個建築與環境的重要概念。
 
自1999年開始,臺灣引進了「綠建築」的概念並施行相關政策,而「綠建築」最初是英國、美國、加拿大這三個國家在推展,臺灣是第四個,也是亞洲第一個落實綠建築的國家。具備綠建築實務專長的健行科大土木系主任郭來松,致力於推廣、宣導綠建築,他談起綠建築的源起,指出前三個國家的環境比較寒冷、乾燥,與屬低緯度,高溫、潮濕的臺灣,環境需求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因此,臺灣必須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綠建築。

「臺灣綠建築是屬於功能取向,聚焦在成效、功效方面。」郭來松說明,像是節能的部分,在沒有導入綠建築每年所消耗的能源,與使用綠建築概念後相較,可以降低多少耗能量或碳排放量,是臺灣綠建築所關注的重點。



綠建築三大要素:隔熱、通風、採光
早期建築師其實就有綠建築的概念,只是當時尚未出現該專有名詞,像是健行科大土木工程系所在建築、落成於1980年代的工程學院二館,南面外牆就有遮陽設計。郭來松指出,「隔熱、通風、採光」是綠建築的重要元素:「綠建築重點在於,希望建築物未來在使用時,能夠將能耗降到最少、碳排放量降到最低,盡量利用天然資源來達到這個目的,比如利用風的流動、考量自然的光線。」例如深陽台的設計,能避免陽光直射室內,同時也保有採光、通風的效果,或是利用外遮陽設計來隔絕熱能。另外,郭來松提及在BIM有一環節是綠色建築分析,能夠模擬自然環境:「可以先依據通風、採光、隔熱的狀態,確定建築最理想的方位,再接續細部的設計,這是比較理想的設計流程。」他說,像在西曬的位置可以規劃洗手間,盡量不要安排辦公空間,如此一來就能節省空調使用。

談及夏季用電需求提升的狀況,郭來松指出,如果真正落實綠建築的設計概念,對空調的需求就能降低,開冷氣的機會與時間能減少許多。「低耗能,不是不能耗能,是耗能愈少愈好。」假設原本需要開冷氣的空間,在導入綠建築設計後,開窗戶通風就能讓室內環境處在舒適的狀態,即可減少多餘的能耗。他接續說明,在一些封閉式的建築設計中,會需要增設更多的電器設備以維持室內環境品質,但設備增加的同時,能耗也會跟著提升,因此,他認為最理想的情況,應是「善用天然資源,達到低耗能、低碳排放量」,而非透過額外的設備來改善室內空間的環境狀態。

既有建築導入「綠」的概念
最初臺灣推行綠建築時,為加強政策推動,於2001年規定5000萬以上的公有建築物,必須申請綠建築標章,郭來松認為,以公共工程作為示範,讓綠建築的觀念能更快進入民間,在整個政策的推廣上有不錯的成效。「臺灣綠建築在新建工程上有不錯的成績,但目前在臺灣占大宗的既有建築部分還需加強。」郭來松認為,像是國小、國中建築,每年維修經費不少,如果能在整修時導入綠建築的概念,會是很大的改變,不只是改善環境感受,更能將綠建築的觀念帶給學子。

另外,郭來松提出,對既有社區進行宣導,協助導入綠的概念,效果也是相當顯著。「一般民眾較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素養,如果能夠給予這樣的概念,就有機會改變。」他說,健行科大曾輔導過當地社區,透過綠建築節能的概念來減少電費支出,當民眾知道這樣的改變可以省下電費,就更有實踐的動力。郭來松接著指出,在新北市新莊的「揚名學園社區」,管委會主委自發性導入許多綠建築的概念,像是將屋頂改建成社區菜圃、利用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節省電費,而這些改善,讓該社區獲得新北市低碳社區白金級標章,並被評定為「低碳全國示範點」。

產官學合作,宣導、普及綠建築理念
未來臺灣綠建築的發展,郭來松認為,產官學各界應該合作,效果更好而且更加全面。「政府訂定出好的政策,雖然執行上難免會有阻力,但政策要是可以被接受、是好的,遇到的困難都能一一克服。」郭來松說,在「官」的部分,主要是訂定優質政策,並帶頭做起,就如同綠建築政策的推動。「至於其他政府顧及不到的部分,就可以透過產業界與學術界來協助。」



郭來松以自身經歷說明,透過專業者來輔導社區改善,可以幫助政府推廣政策並且普及觀念,他說:「我建議將來這部分,可以多利用學術界的專業知識跟背景,協助輔導社區、民眾。」郭來松更針對更落實綠建築概念,提出自身的看法:「具有決定權的人,他要願意改變。」近期他在與桃園市的國中校長們宣導校園綠建築時,獲得不錯的迴響,他指出校長就是握有決定權的重要角色:「決定者可以不用是綠建築專家,他只要針對工程提出要引進綠建築觀念的需求,設計師自然就會規劃。」

近年臺灣綠建築表現頻頻受國際肯定,郭來松認為,臺灣投入綠建築是絕對正確的方向,尤其面對未來可能缺電的危機,建築導入「綠」的觀念勢在必行,不只是新建工程,在既有建築方面更應跟進、落實綠建築概念。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
   
 
 
合作夥伴
英威康科技
碩譽電機
鎧鋒企業
城智科技
永欣鋁業
江森自控
   
樺康智雲
兆竑智聯
新光保全
皇昇科技
台達電
泓格科技
   
通航國際
充馭科技
歐益科技
台灣穩鴻
SALTO Systems
台灣寶麒
   
凱樂衛浴
冠閤企業
 
 
 
 
 
 
 
 
   
關於iBT數位建築雜誌  
   
資訊爆炸時代,建築業卻異常封閉,對於智慧建材設備的資訊來源異常缺乏,導致智慧建築推廣不易,我們來自產業,深知建設公司與建材廠商雙方均非常渴望新資訊、新訊息,因此我們致力打造這個屬於大家的交流平台,使產業更能正向方展與進步。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日 09:00~24:00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內容政策 | 隱私條款 | 版權使用 | 聯絡我們
   
   
  追蹤我們
   
 
   
 
Copyright @ 2013 iBT 數位建築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