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知識庫      
   
  智慧建材      
 
 
 
  專家觀點
宏觀視野 汪佳蕙:「台北設計建材中心」開創台灣建材新里程
 
撰編:林慕帆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30日 , 2022
2365
    好友人數
 
 
專家
 
台北設計建材中心營運長 汪佳蕙
2016年11月,臺灣首棟專為室內設計與建築產業量身打造、以「One stop shopping(一次購足)」為概念的「台北設計建材中心」於內湖正式開幕。因應產業需求,背負著許多期望及理想,「宏觀視野」以群聚的構想為基礎成立了「台北設計建材中心」,就像一顆希冀發芽的種子終於落地生根,將建材、家飾等資源整合,闢建一個讓產業相互交流的專業平台。
 
)臺灣的室內設計產業已處於成熟期,在如此繁榮發展的情景下,卻始終缺乏一個專業的平台和空間可以讓產業運用,沒有完整的資料庫,也無法及時將新知識、新產品提供給設計師們,建材廠商也一直處在單打獨鬥的情境當中。
臺灣室內設計產業存在強大的競爭力,實力備受肯定,宏觀視野有感於在如此成熟的環境中其實亟需一個整合所有資源的「設計中心」,且在因緣際會之下與瓷磚龍頭企業「北大欣」的董事長王振榮洽談後,「台北設計建材中心」的成立計劃悄悄推行。

「宏觀視野」,成為業界的交流平台
現為中華民國室內設計裝修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的陳銘達,與榮譽理事長康文昌皆屬業界知名的資深專業人物,經歷豐富且見證了產業的演變與成長,也因對於室內設計產業在發展上所遇的困境感觸良多,希望讓這個領域能更為完整,便積極向政府單位爭取資源,並以推動室內設計產業發展為願景,於2012年創立宏觀視野公司。宏觀視野營運之初以兩大業務為主,分別是為雙月刊《台灣室內設計》雜誌,與一年一度的「台灣室內設計.材料大展」。

由「中華民國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主辦、宏觀視野編製發行的《台灣室內設計》,不同於臺灣市面上其他常見的室內設計雜誌,其內容除了分享國外案例、報導產官學界的現況,更著重在整合產業的相關知識,是本專為室內設計師打造的工具書。「雜誌透過採訪室內設計裝修產業的廠商,讓設計師有管道去瞭解業界的新工法、新趨勢,以及該怎麼運用。」汪佳蕙提出廠商的專業資訊,會是室內設計師迫切需要知道的,像是常被使用在居家裝潢的石材,《台灣室內設計》除了展示相關作品讓設計師能從中找尋靈感,亦會提及具知識性的內容,如部分天然石材含有放射性氣體氡氣(Radon),長期吸入會對健康產生影響等,讓設計師能對材料更加瞭解。《台灣室內設計》針對建材的知識進行整合,讓廠商能將這些觀念藉由雜誌帶給室內設計師,設計師就能將這樣的觀念帶進設計中,進而傳遞這樣的知識給業主,讓所有人都能生活在良善、健康的環境當中。

「文字可以被流傳、保留,」汪佳蕙說:「那是不是還可以透過展覽,請老師或廠商到現場演繹。」今年的「台灣室內設計.材料大展」,就邀請了英國室內風格大師艾米莉.韓森(Emily Henson)來台,除了演講,她也會在現場親自示範風格演繹。宏觀視野以成為室內設計業界年度最具指標性的盛事為目標,進行展覽的規劃,不僅僅是呈現新產品、新知識,也用心設計不同的主題吸引業界人士共襄盛舉,希望能讓展覽更具獨特性與吸引力。



打造「設計資源中心」,釋放室內設計的創意潛能
臺灣的室內設計產業發展成熟,在國際賽事也時常得獎,但得獎之作中卻少見以材料本身的特殊性質去創作,多是以造型或其機能性取勝,若是臺灣的設計師能夠對這些基礎材料有更多的瞭解與掌握,勢必能在創作上激盪出更多元的創意。再者,為期四天的「台灣室內設計.材料大展」,並非所有設計師都能與會,不免有所遺憾,雖然早在2014年,中華民國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曾向政府提出成立「設計資源中心」的概念,但卻未能落實。

因緣際會之下,北大欣董事長王振榮向陳銘達談起了他想在內湖建造一棟整合建材資源的商場,希望宏觀視野能夠承辦招商。「我們的確透過舉辦展覽,累積、瞭解建材的分類與品牌。」汪佳蕙說,當時面對如此艱鉅的任務時,大家都對這件事情的執行與否都感到些許猶豫。然而在去了世界各地的設計中心參訪後,看見國外的相關單位已經執行多年且不斷地進步,反觀臺灣的情形,即便產業擁有豐厚的潛力,卻沒有良好的環境與資源供室內設計師運用。基於上述種種原因,宏觀視野決定接下這項使命。



滿足One stop shopping的需求,藉由群聚力量推動產業
超越建材行和產品陳列室的功能,「台北設計建材中心」希望成為一個能讓設計師想去就去,而且可以一次看見、購買所需建材的地方。在得到業界的贊同、資深人士的建議以及市場調查後,確定這件事是可以被執行的同時,即刻啟動了招商作業。「招商很困難,我覺得是在跟時間賽跑。」籌備期的團隊僅有八人,而且沒有人有相關的工作經驗,汪佳蕙說,在時間壓力下決策、處理任何事情都得繃緊神經。

起初與建材廠商們溝通時常常碰壁,因為對方不能理解建材中心的定位,況且已經有了自己的產品陳列室,為什麼還需要進駐建材中心。「在與廠商洽談的過程中,必須跟他們宣達『群聚』的效應。」汪佳蕙表示,「one stop shopping」的概念不只是服務設計師,也是告訴廠商他們並不是單打獨鬥。假設設計師到建材中心尋找燈具,但當他看到這裡也有地毯、家飾等其他產品時,在他有這些需求的時候,就知道可以至建材中心來瞭解、挑選。透過群聚,提供給設計師更多選擇與資訊,也進而改變了建材的營銷方式。

業界期待的「台北設計建材中心」如期開幕營運,汪佳蕙笑著回憶當初「台北設計建材中心」還是毛胚屋的時候,帶著客戶走在水泥地上場勘的情景,「裝修工程、與廠商簽約、進場裝修等等,所有的作業都很趕,全部必須在九個月內完成。」歷經如此高壓的挑戰,她認為雖然現在並不是極度完美的狀態,但商場的專櫃是會因應市場的需求不同而有所改變,至少現在有一個好的開始。

近期,日本的設計中心「Ozone」成為「台北設計建材中心」的輔導單位,接下來還有許多需要調整與學習的地方,雖然要做到如同「Ozone」的諮詢服務「一條龍」是需要很多時間和資源,以目前臺灣的環境,除了資源爭取困難外,也有許多的觀念需要被溝通、傳達。即便在未來的發展上會碰到許多問題,但回歸到成立「台北設計建材中心」的初衷,汪佳蕙語重心長地表示:「這是對室內設計產業有幫助的,好的事情為什麼不做呢?」期許能夠透過這一點一滴的努力累積,提升產業的實力與價值。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
   
 
合作夥伴
英威康科技
碩譽電機
鎧鋒企業
城智科技
永欣鋁業
NEC Taiwan
   
江森自控
樺康智雲
兆竑智聯
新光保全
台達電
泓格科技
   
通航國際
充馭科技
歐益科技
台灣穩鴻
SALTO Systems
台灣寶麒
   
凱樂衛浴
冠閤企業
 
 
 
 
 
 
 
 
   
關於iBT數位建築雜誌  
   
資訊爆炸時代,建築業卻異常封閉,對於智慧建材設備的資訊來源異常缺乏,導致智慧建築推廣不易,我們來自產業,深知建設公司與建材廠商雙方均非常渴望新資訊、新訊息,因此我們致力打造這個屬於大家的交流平台,使產業更能正向方展與進步。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日 09:00~24:00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內容政策 | 隱私條款 | 版權使用 | 聯絡我們
   
   
  追蹤我們
   
 
   
 
Copyright @ 2013 iBT 數位建築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