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知識庫      
   
  智慧建材      
 
 
 
  建築科技
【朱國權專欄】BIM與建築全生命周期維運規劃
 
撰編:王奕超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30日 , 2022
4364
    好友人數
 
 
專家
 
日昇電機技師事務所主持人 朱國權
˙現任日昇電機技師事務所主持人
˙專業領域:綠色資訊機房IDC、機電保護協調、智慧建築、建廠規劃(綠色廠房、綠色醫院)、資訊安全、高級電信工程、網路工程、高壓變電站..等
˙領有電機技師、國際專案管理師PMP、APEC亞太工程師、專案管理講師、Uptime ATD等多項專業證照
benge@sunrisepec.com
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近年來在全球營建產業悄悄掀起了革命,除了顛覆傳統的建案設計規劃模式,BIM其實也有助於提升建築物的永續維運管理。
 


全生命周期規劃是建築維運的關鍵
談起建築的長期維運,朱國權電機技師指出,台灣在這方面與國外相比是不足的,尤其是在風險管理的觀念更是非常薄弱,不被重視。他舉例,許多建案在完工後,真實現場往往與竣工圖有所差異,很多建築的維護手冊內容也並不是針對該專案量身訂做,而是將各種建築物設備的原廠型錄拼湊而成,諸如此類的現象,都是造成建築物在後續維運上會發生許多問題的原因。

朱國權強調,其實建築物在設計的過程、前期規劃的階段,就必須將全生命週期的維運考慮進去,要考慮全生命周期的維運,對於建物的所有設備的建置安排則必須有整合式的關照,而在建築物落成後,備齊並移交精確的維運資料,建立維運、緊急應變的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SOP),訓練、培育維運人員對於建築未來維運的成敗也至為關鍵。當前被認為足以翻轉營建業諸多傳統模式的BIM,無論是在永續維運規劃、建物資料的整理、維運SOP的建立、維運人員的訓練,其3D視覺化的資訊介面都能提供最佳的協助。

)BIM對於建物規劃階段的助益
有別於傳統建案的設計規劃,平面圖、剖面圖、地面圖、結構圖、機電圖等一堆專業圖說,是在不同階段產出,並且由於在規劃過程中需要反覆修改,而常有錯、漏、缺,運用BIM的技術,只需要建築師將腦海裡的建案設計透過電腦系統轉化成清晰明瞭的3D模型,至於其他的專業圖說,依靠電腦系統都能自動運算產製,甚至如果需要修正建案相關數據,添加建材或配置機電管線,只需針對特定項目調整,系統就會同步修正,自動產製新圖說來置換舊圖說,這對於建築師、結構技師、電機技師在規劃上幫助甚大,能讓很多工作在規劃階段就精準完成,而不必後續進行斷斷續續地調整。更重要的是,系統能自動幫建築師和技師們累積、保存建築資訊,因此當建案竣工後,要將過去規劃、施作時的資訊整理出來進行查核也變得很容易。

另外,BIM也能針對建案所預期追求的效果進行準確模擬,有助於規劃者省去後續的麻煩。朱國權舉例,台灣許多綠建築的建案,往往到了送審後才發現有些規劃數據結算下來並未達標,因而還需要進行後續修正,透過BIM,可以事先模擬整棟建物不同系統的耗電量,讓規劃者在一開始就能讓建案精準朝節能優化的方向設計。

比起一般的建物,在現今社會扮演重要角色、攸關許多機構運作的大型資訊機房,其實更須注重全生命週期的規畫設計,而不是僅考慮建置完成而已。朱國權直言,一般資料中心設備故障維護需要10~30小時,這10~30小時對於一些機構的營運損失是很大的,而大型資訊機房之所以會故障,往往是因為設備、線路糾結在一起,一不小心就容易起火、延燒,對於後續的維護也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數據中心之父肯尼斯.布瑞爾(Kenneth Brill) 要提出,以風險管理為主軸的資訊機房規畫,除了要求高可用性和高可靠度,還須以人為出發點,考慮到未來人們在機房空間進行操作、維護保養的安全,盡力杜絕任何潛在的風險。

朱國權說,現在有了BIM這個3D可視化的技術工具的協助,不但可以在設計階段就將必要佈線和活動空間預留下來,並做出整體合宜的空間規劃,甚至將上百種管線、閥鍵都做好編號、顏色分類,有利於未來的管理,就算將來維運查報也變得很輕鬆,有管線斷、漏都能透過BIM的立體圖說定位快速判斷出來。

BIM在驗收階段的運用
然而,任何建案想要落實規劃與成品的一致性,朱國權認為,建物完工後,在交給業主之前,各系統一定要進行完整的實際測試,以再次確保各系統跟BIM的模擬無誤,另外也需運用3D全像攝影(Holography)對建物實體進行掃描,並把它再套入BIM去比對,看與模型是否有落差,每個管線、設備的標示是否一致、到位,確保未來的可共同維護性,甚至還須將該建案的維運人員、定期的維護計畫、維運政策、維運費用、教育訓練文件、故障分析程序、各種狀況的應變SOP,乃至於竣工圖、施工圖、維護手冊、設備零件表等資訊正確而完整的編進BIM裡面,讓BIM作為未來維運者最重要的參考依據。

BIM與維運團隊的養成
在驗證、確認BIM可作為實體的基準後,朱國權強調,接下來就是要利用這個實體基準培訓未來的維運管理人員。就像是飛機駕駛員在正式飛行前必須經過反覆的模擬飛行,朱國權認為建築物的維運人員在培訓上也應利用BIM的3D實境效果來模擬所有的維運流程、動線安排,減少未來現場實際操作的生疏與錯誤,尤其大型資訊機房這種關鍵、重要、不容許有差錯的建物空間更需如此。甚至有了BIM,資訊機房要進行例行性的設備檢查時,也可以透過它模擬進行,而不再需要先讓機房停機。

不過要讓BIM真正成為將來維運者的依據,朱國權提醒,BIM最終一定要和物業管理平台結合,這樣管理訊息才能真正實體化、視覺化,維運的履歷和經驗也才比較容易積累和傳承。

BIM是營建業的未來
「BIM毫無疑問是營建業的未來。」朱國權預言,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包括智慧建築、智慧電網,未來都會建基在BIM上,因為無論設計規劃、施工、風險評估、維運、節能規劃,BIM都會是其他工具難以取代的最佳幫手。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
   
 
合作夥伴
英威康科技
碩譽電機
鎧鋒企業
城智科技
永欣鋁業
NEC Taiwan
   
江森自控
樺康智雲
兆竑智聯
新光保全
台達電
泓格科技
   
通航國際
充馭科技
歐益科技
台灣穩鴻
SALTO Systems
台灣寶麒
   
凱樂衛浴
冠閤企業
 
 
 
 
 
 
 
 
   
關於iBT數位建築雜誌  
   
資訊爆炸時代,建築業卻異常封閉,對於智慧建材設備的資訊來源異常缺乏,導致智慧建築推廣不易,我們來自產業,深知建設公司與建材廠商雙方均非常渴望新資訊、新訊息,因此我們致力打造這個屬於大家的交流平台,使產業更能正向方展與進步。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日 09:00~24:00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內容政策 | 隱私條款 | 版權使用 | 聯絡我們
   
   
  追蹤我們
   
 
   
 
Copyright @ 2013 iBT 數位建築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