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學界、官方推動的積極程度是BIM落實應用的關鍵-專訪 BIM之父查爾斯.伊士曼 |
|
|
|
撰編:編輯部 |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30日 , 2022 |
|
|
4501 |
|
|
|
|
|
|
|
|
|
|
|
|
|
相信在營建與空間設計產業裡從業的朋友,這幾年對於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築資訊模型/建築資訊建模)這個名詞,並不陌生。 |
|
|
根據美國麥格羅.希爾(McGraw-Hill)機構的研究調查報告指出,BIM的使用人數近10年不斷增加,以北美為例,從2007年的28%,到2009年的49%,甚至在2012年就已達71%。然而,BIM嚴格來說並非新鮮的事物,事實上這種參數化的3D模型技術在其它產業的運用已經超過20年了,而被尊為BIM之父的美國喬治亞工學院教授查爾斯.伊士曼(Charles M. Eastman)博士早在1970年代末期就已在其發表的學術文章中提出相關的概念,只是營建產業在這方面的實際運用相對較晚,一直要等到2002年營建業的解決方案供應商歐特克(Autodesk)的副總裁菲爾‧伯恩斯坦(Phil Bernstein)以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一詞說明它們所推出的產品後,才開始被業界正視。到了2008年,查爾斯.伊士曼以《建築資訊建模手冊》(BIM Handbook) 一書詳細闡釋BIM的原理與應用,更是讓BIM成為一股在營建業規劃上,沛然莫之能禦的變革風潮。這次的「大師論壇」就趁著查爾斯.伊士曼教授難得來台訪問的機會,請這位BIM的概念倡議者、闡釋者來為BIM在台灣的應用提出建言…
以邏輯工具打破對直覺和經驗的依賴
究竟是甚麼因素,讓查爾斯.伊士曼教授在幾10年前就如此前衛的萌生將電腦運算與參數化的3D模型導入空間設計與營建產業的想法呢?這位擁有一頭醒目白髮,總是神采奕奕,被學界暱稱為「查克」(Chuck)的國際級學者聽到我們的提問,略為靦腆的笑著表示,由於當時見到電腦運算、人工智慧被導入到許多領域,例如威斯康辛大學中的人工智慧小組中,開始將人工智慧程式作為設計的要素,許多電腦工程師也都嘗試開發對弈國際西洋棋的程式,因此他認為,人工智慧技術應該也可以導入建築與營造領域,他相信這能為該領域提供極大的助益,畢竟傳統的營建業絕大部分靠得仍是人們的直覺,除了直覺,剩下的可以說就只剩經驗,完全缺乏一個具體知識性、邏輯性的工具支援。
學界的推廣克服業界的抗拒
然而作為一個新倡議的觀念,其在推動上必然的遭遇了許多排斥與挑戰,對於這些抗拒,查爾斯.伊士曼並不意外,他認為那是人的本性。
「由傳統繪圖轉換為基於BIM技術的規劃,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可能是改變、衝擊了人們的習慣行為與預期心理。畢竟採用繪圖方法讓業主了解設計內容已經施行有數千年了。我們現在則是改採用人工智慧模組讓電腦來閱讀、運算。電腦可以解釋模組中的意涵。它知道模組中的元件、並且可以修改這些元件;它也可以檢查規範資訊、建築法規或安全規範,或其他任何人們所在意的資訊。」查爾斯.伊士曼教授說。
對於營建業傳統勢力的拒斥,查爾斯.伊士曼指出,目前已有逐漸克服的跡象。首先,從營建業的學界上來看,新一代的學生已經相當熟悉BIM的技術。因為許多學校的營建與空間設計系所已經將BIM列為是學程的一部分,使得學生在進入職場之前已經具備BIM技術能力。
「無疑地,這已經改變了教育的優先順序。營建相關系所的學生在學校裡,他們已經發現如果未來他們想要獲得一份工作,至少要知道BIM是怎樣的工具。」查爾斯.伊士曼補充說明。
而學界的推動也反過來教育正在營建、空間設計產業工作的前幾世代人員。尤其專家學者的文章著述以及研討會的舉辦等都大大推廣了BIM的觀念與應用,甚至使BIM的使用者同聚一堂交流、切磋,查爾斯.伊士曼強調,這樣的研討、交流活動,不單只是一個分享觀念、想法的平台,也為這些人帶來最新的BIM觀念,像是最近在台北舉辦的研討會正是一例。
BIM技術在亞洲的發展
綜觀全球,使用BIM技術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不禁讓人好奇,亞洲在這股潮流裡是站在甚麼樣的位置?特別是台灣在這部分的發展速度是否過慢?該如何加強推動?查爾斯.伊士曼認為,亞洲不同國家的不同國情,都會影響BIM技術的採用與施行。
「我正在試著更了解亞洲各國狀況。我曾花了一些時間在新加坡,也因此我發現新加坡整體而言是一個發展完整的國家。我不清楚台灣政府機關的狀況。但在新加坡,一般民眾會說『我不知道該怎麼做,除非政府告訴我』,而一旦政府法令施行,則所有人民都會跟從。」查爾斯.伊士曼根據其在新加坡觀察到的狀況進行說明,並認為這或許是BIM在亞洲推廣上的一種方式。
根據與台灣學界的交流,查爾斯.伊士曼也發現,在台灣,營建業在BIM的運用標準上似乎是觀點分呈。以查爾斯.伊士曼的門生、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主任鄭泰昇教授所觀察到的市場現況,目前在台灣影響BIM技術與發展最迫切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政府的參與並建立出準則與規範。這也是台灣多年來推動BIM技術的最大挑戰,因為很多公司或業者已經自行建立一套他們自己內部認可的準則與標準來對應BIM技術需求。而這也意味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政府要讓各界對標準有共識,恐怕更是艱鉅的任務。
台灣政府應盡速頒布準則、建立統一的資料庫、加強宣導
不過台灣政府也已經快速因應本地營建業界的成長需求,據了解營建署正在籌劃BIM準則作為契約的一部分。鄭泰昇認為,在台灣的BIM發展應有三步驟。第一,政府機關應快速頒布準則,作為營建業在簽訂契約時必須遵從的標準內容。第二,政府機關必須建立一個資料庫(Data Library)作為使用者交換資訊的平台。在當前各家公司有其自己的BIM資料庫的情況下,這一步並非沒有難度,尤其是這些公司可能不願意分享這些資訊。第三,政府機關應該擴大宣導BIM技術,將資訊從承包商一路傳遞至使用者,並提供範本給物業管理者。物業管理是台灣城市一個非常大的潛力市場,當營建比例逐漸下滑時,這些建築仍需要專業管理者來維持運作。
「每家公司在使用BIM技術都有各自的強項,但遲早,他們都會明白我們都需要一個共通平台進行溝通,即便是各自獨立作業。台灣這樣亂無章法的狀況已經行之有年。而這些公司對BIM技術有著完全不同的想法與策略。」鄭教授對此提出說明。
不過在建立共通的平台和統一的準則也必須格外小心,查爾斯.伊士曼就提出警告,太嚴格的標準將會阻礙BIM技術的發展。
查爾斯.伊士曼強調:「其實存在差異並不代表完全不同。我認為如果不同人對BIM有不同的觀點,我們可以從不同方式與方向來包容、囊括。但如果每個人認可的BIM,都只是最初界定的內容,那關於BIM的發展就只會走到那裡便停止。」
這似乎也說明了,為什麼查爾斯.伊士曼在《建築資訊建模手冊》的第三版中,已經不再收錄「定義」的章節。
台灣BIM的未來
雖然台灣目前在BIM的推動落實上,仍存在著不小的努力空間,但從全局來看,政府有心要將BIM準則納入營建業的契約,就顯示了政府仍看到了時代趨勢,並有意推動營建產業往進步的方向躍進,查爾斯.伊士曼樂觀的相信,BIM在台灣營建領域開花結果,差的只是時間,只要官方和學界保有推動的熱情與耐心,未來肯定會看到更多BIM的在地化應用與發展。
|
|
|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