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知識庫      
   
  智慧建材      
 
 
 
  專家觀點
「系統整合」效益,重「質」不重「量」
 
撰編:周滋靜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30日 , 2022
3904
    好友人數
 
 
專家
 
iBT數位建築雜誌-編輯部
系統整合的目的是為了各「自動化系統」的彙整,並於同一中央監控平台操作、監測、分析、反應、記錄,以達降低營運管理成本「省人省能」,減少災害損失並提供更全方位的綜合性服務。
 
期盼的年假稍縱即逝,相信許多電視媒體、網路、報章雜誌等不斷推播年後轉職的廣告資訊,對於求職者來說如何在履歷表上展現自我優勢為一大課題,如何抓住徵才企業的目光,獲得面試機會;企業又該從何判斷求職者的適任程度?「證照」,相信求學時期,證照的考取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語文檢定、文書處理、網頁設計、程式撰寫、烘培料理、插花、育兒……,而經專業的認證單位以標準化的評定方式,讓考照者的學習成果得以「證明文件」呈現之;徵才企業亦可透過證照來了解求職者是否具備特定之專業技能。我們試想,求職者與求才者間的關係,不正等同於建設公司與用戶,證照=智慧建築標章?

建設公司是否了解用戶(業主)的需求、用戶該如何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建築;智慧建築標章的內容項目是否足以支持兩者間的參考價值?業主、建商、建築師、機電技師、土木技師、結構技師……蓋起一棟房子所需要的專才相當的多,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有著不同的專業技術、資源;ICT與自動化技術的加入可達成所謂的智慧化連動、應用,但無疑的也增加了產業鏈的複雜度,遑論產業間的眉眉角角,科技技術的發展、使用者的需求的改變,如何從一個專才,晉升為十項全能的「通才」;透過系統「整合」打造互通有無的中控平台何其重要?

智慧建築標章為評定具「智慧化」建築的依據,而何謂智慧化?這便是標章制定的目的。智慧建築的評定內容及項目,不僅於公開的網路空間供使用者下載,相關單位也透過說明會、課程等等的安排,讓每一項指標的執行重點、理論背景及目的,完整的傳達給欲申請標章之單位。新版標章為內政部建研所,召集各指標原執筆委員撰寫評定項目內容,並由特立編審小組與相關專家學者進行評定項目之產業適用性研討,「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共七項指標。

「系統整合指標」之執筆委員黃國書說明,其目的是為呈現各「弱電系統」之整合做為,建立良善之互動、連動機制,並整合於開放標準化的監控平台,且能提供多元智慧終端設備作操作管理。透過自動監控、記錄及統計分析與即時狀況反應,以達降低營運管理成本「省人省能」,減少災害損失並提供更全方位的綜合性服務。

而「中央監控系統」在系統整合指標中之所以重要在於,與其他弱電子系統整合關係的建立,實現「管理」的便利性與即時性效能;對於管理者來說,它是一個「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黃國書表示,透過系統整合的檢討才能看見「弱電」系統的全貌,中央監控整合才能有系統的運作。而弱電所囊括設備系統太多了,如影像監控、門禁管理、停車場管理、對講、保全、空調…等系統都是其中的一環。業者雖無法了解每個家庭、每位用戶的需求,但必須將與公共利益的項目做好,如基本的公共環境之安全防災、公共使用之能源管理做好,才能有效的經營每一棟建築、每一座社區……。

系統整合指標內容分為,基本規定及鼓勵項目兩部份,以中央監控系統與子系統間互動關連性、整合程度、安全機制、操作介面四個面向來做評定。納管設備相關故障監視,事件處理等各設備使用狀況之記錄、web化的操作環境、標準化的開放平台與之整合介面接點、具監控功能數量與軟體功能、國際或標準化的整合平台、遠端緊急通報機能……;黃國書表示,規定與評估項目都清清楚楚的記載於智慧建築標章評鑑辦法裡,但是智慧建築是「為人服務」的,而不只是一個製造過程,要以需求為出發並依建築物的屬性與用途去做。系統整合這一塊必須以實務面去考量並檢討「連動的效益」,盼業者不要為了取得分數而浪費建置資源與成本。其實智慧建築各指標並不是要將智慧「標準化」,而是要讓業者先了解智慧化能夠滿足、達成什麼樣的目的與成果,從規劃、設計到執行過程中應考量的重點為何,透過指標條列之項目可輔助業者一一檢示。

TOEIC考滿分的人,英語能力就一定聽、說、讀、寫樣樣精通嗎?獲得「智慧建築標章」鑽石級的建築物,所建置之設備、系統、功能就一定最穩定、最好用嗎?我想答案不會是肯定的。就如同,每個職務需要的能力不同,以英語能力來舉例,外商公司的業務人員需要聽與說的能力、出版社需要翻譯文章的能力、行政人員需要回覆信件的撰寫能力……。「目的」,很多時侯我們朝設定好的目標前進,卻因路途中的小石子、水窪、坑洞……變更路線甚至是停滯不前……是否在不知不覺中早已遺忘證照考取的初衷為何、智慧化的意義為何、用戶的需求為何……。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
   
 
合作夥伴
英威康科技
碩譽電機
鎧鋒企業
城智科技
永欣鋁業
NEC Taiwan
   
江森自控
樺康智雲
兆竑智聯
新光保全
台達電
泓格科技
   
通航國際
充馭科技
歐益科技
台灣穩鴻
SALTO Systems
台灣寶麒
   
凱樂衛浴
冠閤企業
 
 
 
 
 
 
 
 
   
關於iBT數位建築雜誌  
   
資訊爆炸時代,建築業卻異常封閉,對於智慧建材設備的資訊來源異常缺乏,導致智慧建築推廣不易,我們來自產業,深知建設公司與建材廠商雙方均非常渴望新資訊、新訊息,因此我們致力打造這個屬於大家的交流平台,使產業更能正向方展與進步。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日 09:00~24:00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內容政策 | 隱私條款 | 版權使用 | 聯絡我們
   
   
  追蹤我們
   
 
   
 
Copyright @ 2013 iBT 數位建築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