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政府力推智慧綠建築的政策之下,建築業與資通訊(ICT)業界都在尋求、磨合最佳的合作方式,在各擅其場的領域中,如何在兩造中取得合作的平衡點,先了解彼此的需求及能力是先決條件。 |
|
|
良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九十一年三月,為一從事各類安全控制工程之規劃,設計、安裝及維修等之公司,近年來更積極投入人力於數位監控工程方面,包含弱電系統、數位監控、門禁管制、車道管制、對講系統、保全系統、電腦網路、多工整合……等工程。公司人員具有相關產業經驗十年以上經驗。時代的變遷及科技快速發展,如何確保生活品質的提升,及居家生活科技化,有專業技術人員是非常重要的。良友科技就是秉持著這樣服務理念而設立。
良友科技主要服務案場有哪些?
王文瑛協理表示,良友科技主要業務範圍以警政專案建置、維運,銀行金融安全規劃、佈建,建案弱電系統與其他公共工程專案,另一大部分則是與公司相關企業如良茂建設、良福保全、良福物業管理公司的相關業務配合為主。近年來另有一大發展走向,則是中鋼保全、華鋼保全與良福保全成立「中華福網保聯盟」,每年在北中南三地輪流舉行例會,整合全省保全資訊、案例經驗交流以及尋求連鎖專案合作機會。
對智慧建築的實際執行與想法有哪些?
王文瑛表示其實發展智慧建築這件事情,國內建商一定都做足了準備,而良茂建設原本就擁有自己的ICT團隊,也就是良友科技,所以他們一直都在survey國內外相關設備與系統的資訊,並做好教育訓練。只是良茂建設的經營態度一直以來都是採取穩扎穩打的方式,並不隨著議題或潮流便一窩蜂地投入大量資金的跟進,因此目前在智慧系統進入建築這方面,他們採取「選擇性」、「區域性」的建置方式,例如在豪宅的公共區域,如門口裝設「滯留感應裝置」, 將IVS(智慧影像分析技術)裝設在監視器前端,當察覺有人長時間停留在某處,便會發布警示予安全人員,安全人員便會前去查看。
而目前良友科技配合的大多數案件仍是以住戶,也就是End-User為主,在豪宅較常遇到的案例便是在居家裝設即時監視影像,主要目的是屋主不常在家,可以透過隱藏式的監視器察看外傭照護家中長輩的狀況,而豪宅業主的要求通常只有幾種:「看清楚」、「夠隱蔽」、「要美觀」,監視畫面清晰是一定要的;設備隱蔽是為了不讓被拍攝者感到不自在抑或是掩藏真實情況;設備一定要美觀,最好還能搭配屋內裝潢,才能為高貴氛圍更加分,也因此,SI更需挖空心思、花費時間地找尋合適的設備,以符合業主需求。
蘇郁仁副理補充道,良茂建設主力推案多集中在台北大直地區,目前在新竹竹北地區推出處女秀─Life Park建案。此建案便是以「綠建築」概念為架構,基地位居高鐵沿線綠帶,佇足水汴頭生態森林公園,與竹北高鐵特區巧妙圍成一處綠海居域,也因此良茂LifePark特別以退縮樹海,至凌空閱台,將陽光引進住宅,讓住戶能更親近自然。。而智慧化部分除了相關智慧設備是基本配備外,此案場則是採取24小時網路中心,隨時監測控管住戶安全及公共設備狀態,當發生告警事件時,將第一時間通知住戶或設備維護人員前往查看、排解狀況。良友科技也協助良茂建設替住戶規劃了「一卡通」的系統,讓住戶從進入車道、搭乘電梯、開信箱、住戶大門……等功能全部集中在一張卡片中,省去了太多鑰匙或通行證帶來的麻煩與不便。
安全防護應用範圍廣
一般講到安全監控場域,無非是銀行、商場、停車場、辦公場所或住宅,但其實數位監控的應用範圍很廣,良友科技曾經承接過百年名畫或是高價精品來台展出的活動會場安全規劃,特別的是展場位置是在古蹟建物裡面,一方面要顧及古蹟的完整性及美觀,一方面又要做到確保展出品的安全,真是一大考驗;特別地是,蘇郁仁分享了一件特殊監控案例,保護、監控某知名集團被政府評定為三級古蹟的古厝,要如何裝設監控設備又不破壞古蹟呢?良友科技最後採取在古厝外圍架設數支百萬畫素攝影機,形成電子圍籬,防堵宵小進入或破壞。近期良友科技也承接了另一「仿古蹟式建築」安控案場,地產公司於迪化街興建仿古式建築,外觀仿造迪化街景般的舊建築形式,內部則仍然是現代化的設計,讓住戶有「穿越時空」的感受。對於負責安全建置的良友科技來說,困難的便是如何將現代化的監控設備與仿古建築融合,對於專治疑難雜症的他們來說,又是一件有趣、有挑戰性的案例。
重視專業人才,延續有感服務
王文瑛表示,其實現今不管任何行業的最終行為都是「服務」,以SI來說,尋找好的設備對SI來說不是難事,但如何做好服務,才是各家SI能做出差異化的關鍵項目。良友科技一直以來都在網羅各種人才以提升團隊的規劃、建置、維運等能力,「對系統後續的維運服務才能讓客戶有感」王文瑛微笑說,系統剛開始建置好時,看起來都很美好,但真正的考驗其實在後頭,當系統開始運作,問題才會一個一個冒出來,這時候SI是否有能力可以解決每個細節問題,做好後續的系統維運,才是客戶是否能夠延續合作的關鍵因素。 |
|
|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