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撰編:編輯部 |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30日 , 2022 |
|
|
3398 |
|
|
|
|
|
|
|
|
|
|
|
|
|
中國投入ICT採購金額上看150億美元建構800個智慧城市,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將智慧城市列入重要建設一環,智慧城市將是繼個人電腦後,台灣科技產業最好的機會。 |
|
|
全球各國興建智慧城市的浪潮一波波襲來,擁有智慧城市所需並全力供應的台灣ICT產業獲利,表現卻不如市場來得蓬勃。台灣產業傳統的模式,通常是單打獨鬥,不論是輸出大陸、東盟或東協,甚至是全世界,明明可以是一部法拉利,卻總是以零件化的方式輸出,也導至利潤極乎微薄。
跨界整合 以台灣品牌進軍世界
台灣ICT產業要在全球智慧城市興建市場中找到商機,建構化零為整的「台灣品牌」是惟一的機會。不可諱言台灣是製造業的強國,然而我們服務業比重也很重,該如何運用創新的服務業來領導製造業,新加坡是我們可以借鑑的例子。
新加坡在2007年金融海嘯之後、重思國家產業發展未來時,便推翻舊有傳統、全面朝向服務業發展,並以服務業思惟領導全國其他產業,這樣的轉變在不到十年的時間,依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推計,2013年四小龍以新加坡人均所得5.2萬美元最高,台灣2.1萬美元最低,經購買力平價(PPP)平減後,以新加坡6.1萬美元居冠,南韓3.3萬美元最低,台灣為4.0萬美元。
台灣是智慧終端研發生產大國,資通訊產業興盛20年,國際間終端裝置到幕後伺服器、路由器多出自台廠之手,要讓台灣資通訊產業從生產跨界到服務,童子賢便曾表示,以服務領導生產並不容易,但國際間以製造電腦起家的IBM2008年放棄硬體,目前85%營收來自軟體與服務整合機會,甚至主導全世界智慧城市的發展與走向,這樣的改變對台灣而言是可以效法的啟示。
ICT各家產業在台灣不論做得大小規模如何,在國際上都不容易被看見,惟有透過產業聯合、共同打造「台灣品牌」,讓全世界只認識一個叫台灣品牌,才是台灣ICT產業真正站上國際展現競爭力的最好方法,就像是美國APPLE的IPHONE手機,真正的IPHONE並非由APPLE企業不是單一產業或部門所製造,而是結集了一群產業、一堆的創新服務所創造出來的產物,智慧城市也是連結一群人、一群產業,須要運用創新服務才能做好城市管理及安全,以及如何讓都市變得更繁榮等。
不過,要打造足以向其他國家競爭的整合實力,必須透過政府的協助,提供適合的平台以及開放的資料共享。
資料共享 讓ICT應用發揮大效能
長久以來,市民資訊都是鎖在高度安全的防火牆後面,但在BIG DATA效應之下,眾多有利生活的應用服務大量興起,許多國家政府也發現資料共享反而有利市政。自 2008 年起,美國及加拿大的各大地方市府都積極地與民間軟體業者合作,希望透過網路及行動應用程式的方式,將各類型公共資訊分享給在地市民,並且提供優質便利的服務。
美國紐約為了更有效率的使用紐約市資料庫 ( NYC Data Mine ),希望克服政府沒有足夠的預算人力在應用服務開發維運等相關問題,當局還舉辦BigApps 設計大賽,鼓勵開發者開發能促進紐約市民生活更加便利的應用程式,希望透過各類型新興產業及年輕創業能量,發揮出政府升級、城市升級、便民升級的效果。
以 2010 年 NYCBig apps 大賽為例,紐約市府只利用二萬元美金作為總獎金,共吸引來了高達 85 組的隊伍參加。假設其中 1/3 的作品推行成功,將成功促使紐約市居民及旅客多了整整 28 個基於政府的完整資料庫,所開發出來的網站服務和手機程式,不但減少了維運更新的龐大業務量,還能促使政府更加專注在智慧城市的規劃及整體區域經濟發展。經過統計,3 年下來紐約市共創造 235 套公共服務應用程式以及合計 60 處官方及民間單位參與。
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出「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概念,這樣的概念廣獲民眾歡迎一舉將他推進台北市政府,也讓台北市未來的開放發展更讓人期待。根據柯文哲市長的說明,政府存在的目的是建立平台,讓個人或企業可以方便運作,因此他主張把除了涉及國家機密以外的政府資料都開放上網,不僅給人看,也方便這些數據給其他軟體應用,「human readable and machine readable」,輸出的資料原則上越開放越好,除了政府的統計資料,還包括警察局搜集的交通流量資料、環保局搜集的空氣污染情況資料、氣象局搜集的台北市各區氣溫資料,儘量把政府手中搜集到的資料開放出來給大家使用,讓人民可以在這些資料中發現問題,甚至可以做其他商業用途。
當了解智慧城市發展趨勢後,為了提供台灣產業有更好的發展平台與場域,政府未來的重大興建案,不應再以財團法人BOT或是居住正義為口號,應該是以Demo Site(產業跨域加值示範基地)作為概念,透過ICT串連國際創新技術與台灣在地資源,讓傳統產業及年輕族群全力投入Demo Site,從不同的小小的Demo Site或Living lab(微型生活實驗室)變成大的Demo Site。
以人為本 傳統業也能翻轉未來
當建築有了智慧,城市就不會再只是科技的結合,透過big data的分析後轉為各種消費刺激,加上物聯網、互聯網的協助,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可以讓生活變成一個有價值的生活模式,或是一個非常便利的生活便利模式。
台灣的優勢不只是在製造業,包括農業、健康產業、文創產業等傳統產業更為重要,這些累積了三、五十年的傳統產業,具備有許多創新與令人感動的故事,但因過去ICT不連通、物聯網不存在,必須開車或運用其他方式才能到達各地感受一村一品,但在現在,卻可以透過科技方式讓傳統產業進行革命性翻轉,這也是台灣的智慧城市最高的價值。
Google的創新是以世界作為導向,Apple、淘寶或是近年竄紅的小米,都是以世界為導向,面對未來,台灣ICT產業應思考要做零件還是法拉利?要服務台灣部份市場的100萬人口?還是全台灣2000萬人口?還是整個華人界的14億人口?惟有產業聯網共同打造「台灣品牌」,ICT才能在國際間找尋到大未來! |
|
|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