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知識庫      
   
  智慧建材      
 
 
 
  趨勢建材
國家唯一認可˙外銷品質保證 三聯科技-地震預警與速報系統
 
撰編:游沛文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30日 , 2022
4695
    好友人數
 
 
專家
 
三聯科技副總經理 林家慶
擁有國家級實驗室,三聯科技研發製造「地震感測器」早已超越國際標準,而且是台灣氣象局、國科會支持認可的預警系統!它為何打破了「地震預知」的迷思、又如何為人們爭取逃生時間?
 
台灣921大地震、日本311海嘯震災之後,帶給人們極大的震撼,也顛覆了「家」的想像。家,還稱得上是「避風港」嗎?從「體檢」的概念發想,三聯科技副總經理林家慶表示,人們願意為體檢付出高昂費用,而對於每天遮風避雨的建物安全,卻從未審慎檢查,也沒有一套「健診標準」,這教人們如何安居樂業?

有感於地震對人身安全的威脅日益嚴峻,三聯科技以自家量測專業,攜手氣象局、國科會、台大教授投入地震感測技術的研發,希望透過產官學合作,共同開發出精確實用的預警系統,提升安全。

官方唯一認可的地震預警系統
然而,坊間各式各樣的地震預報系統,使用者該如何判斷優劣?林家慶將該公司跟官方合作、獲國際認可的經歷娓娓道來,並且斬釘截鐵的指出,「地震永遠無法預測,只能預警」!

地震,為何永遠無法預測?
原來,地震是永遠無法被預測的,無論科技發展再進步也做不到。許多設備宣稱可以「預測」,其實只是「預警」罷了。預警的原理則是監測P波(primary wave,又名縱波或壓縮波)以感測地震,而P波就是地震發生前、短短幾秒因火山迸發而釋放的一種地震波。

在所有地震波中,P波的傳遞速度最快,所以地震發生時,P波總是最早抵達觀測站而被地震儀紀錄下來。運用這個原理,三聯科技開發地震預警系統,用網際網路將地震訊息傳回主機,再透過電腦運算震度、發佈訊息,為人們提供迅速且精確的「線波(P波)預警」,才能有效爭取逃生時間。

建商觀念躍進 積極導入預警
起初,三聯科技由於災害監測的案子,跟氣象局偶爾有合作交流,才發現國人根本不重視「建物安全」,每每等到釀成悲劇才悔不當初。眼看地震頻仍,三聯自問「我們有這方面的專業,何不做出實質的貢獻?」三聯科技秉持著天下為己任的精神,著手開發「地震預警與速報系統」,先在自家辦公室測試,等到系統穩定之後,便於2005年起積極將這套系統推廣到建設公司。這幾年,建築安全的觀念日益成熟,建商為了制震會採用剪力牆、SRC結構;為了逃生需求,防災系統連動到大門、瓦斯遮斷、電梯系統等。與此同時,地震預警系統的接受度也逐漸拓展開來!



近來,國內知名的保全公司也採用三聯的地震預警系統,將即時的地震警示傳送到管理中心,提供住戶全方位的「安全」保障,這是未來物業管理極為重要的趨勢之一。

國家支持認可的地震感測器
早期,三聯科技向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請益,並取得合作,先由氣象局將震央定位出來,平均20秒以內可以測出震央和震度,再把資訊傳遞給三聯,接著由三聯的系統即時發報,由此研發出「Palert地震P波感測器」。感測器開發完成後,從2008年起跟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吳逸民共同合作,並從2010年正式投入量產和設置,而且獲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全力支持,率先在花蓮佈建16個監測點。

林家慶指出,大約每10平方公里裝設一顆感測器,就足以監測蒐集資訊了。預估全台灣總共需要3,600顆感測器,但目前只有佈建500顆,尚在努力規劃當中。

技術精良 已外銷日本歐美
三聯科技這套「地震預警與速報系統」已經取得TAF認證,外銷到日本、印尼、美國等,一些比較重視地震防災的國家。而且愈來愈多飯店,對於地震警報及疏散機制非常重視,因為來自地震帶的旅客也會指名要求。尤其是接待日本旅客為主的飯店,林家慶指出,日本人早就把地震警報系統視為建築的標準配備,對地震感測、預警設備都相當熟悉,而飯店業者為了滿足旅客的要求,就必須導入「國際認證」的地震感測器。

家,重拾「安心」的價值
儘管制震技術愈來愈強,仍有不少專家學者預測,如果921大地震發生在台北,至少四千棟大樓有倒塌之虞!若在大樓內裝設一套地震預警系統,讓住戶有充裕的逃難時間,未來就不再有憾事發生了。 三聯科技防災監測與告警技術,不僅獲得各界肯定,更受到官方單位支持。若將建案交給這樣有實力、有熱忱的專家,建物安全才真正有保障,住宅也能重拾安心價值!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
   
 
合作夥伴
英威康科技
碩譽電機
鎧鋒企業
城智科技
永欣鋁業
NEC Taiwan
   
江森自控
樺康智雲
兆竑智聯
新光保全
台達電
泓格科技
   
通航國際
充馭科技
歐益科技
台灣穩鴻
SALTO Systems
台灣寶麒
   
凱樂衛浴
冠閤企業
 
 
 
 
 
 
 
 
   
關於iBT數位建築雜誌  
   
資訊爆炸時代,建築業卻異常封閉,對於智慧建材設備的資訊來源異常缺乏,導致智慧建築推廣不易,我們來自產業,深知建設公司與建材廠商雙方均非常渴望新資訊、新訊息,因此我們致力打造這個屬於大家的交流平台,使產業更能正向方展與進步。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日 09:00~24:00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內容政策 | 隱私條款 | 版權使用 | 聯絡我們
   
   
  追蹤我們
   
 
   
 
Copyright @ 2013 iBT 數位建築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