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知識庫      
   
  智慧建材      
 
 
 
  建築名人堂
綠建築的美麗與哀愁-專訪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
 
撰編:游沛文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30日 , 2022
6188
    好友人數
 
 
專家
 
綠領協會理事長 陳重仁
關於綠建築推廣,台灣算是極具遠見!及早擬定一套量化的評估標準,並於1999年正式施行綠建築標章。這十五年來,建築師推動綠建築尚有哪些難處?如何克服?
 
在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有這麼一句口號 ”Operate & Built Green, Everyone Profit”,意旨「做綠建築能讓每個人獲利」,綠建築對於世界的貢獻良多,它消弭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衝突,設法在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來達到永續發展的遠大宗旨。

綠建築的發展有賴建築師、技師、公會等多方角色的相互合作,以馬來西亞的綠建築發展來說,是由建築師與工程師兩大公會攜手合作,比方說以目標每年完成一千萬平方公尺綠建築的方向,雙方全力往前衝刺!但反觀綠建築在台灣的推行,卻是困難重重,即使到了今天仍舊成效不彰,究竟何故?

建築師沒有三頭六臂
台灣的綠建築很難推行的主因在於,建築師都認為綠建築很好,但吃力不討好。綠建築作為建築的進化形式,關鍵人物當然是建築師,然而也因為這樣的道理,連在建築師之中倡議綠建築卻仍推不動的時候,關鍵的人物就變成了關鍵的阻力。

台灣營造業至今仍保有相當傳統保守的建築工法,建築師需要擔心的主要是建築物的整體結構穩不穩固、選用的建材耐不耐用、價格合不合理;其他的部分、其他對於綠建築來說重要的部分,像是:建築跟環境之間的平衡,選用的機電系統夠不夠智慧節能。有些議題對台灣建築師來說並不容易理解,也沒有時間多加涉獵,以致許多資通訊科技等範疇被歸類到專業領域之外,許多建築師將ICT科技的部分都交給電機技師去做。

但倘若建築師無法全盤掌握綠建築或智慧綠建築的總體,其實是很危險的,當建築和智慧綠色技術無法融為一體,那就失去了意義,也就不能算是智慧綠建築了!為此,建築師的結構必須轉型,建築師必須學習更多領域的專業,整合更多項目。

綠建築的益處深受當代社會肯定,無疑是大勢所趨,未來不久後,綠建築將成為必備條件,而建築師也非得具備綠建築設計不可了。可是,為了精通十八般武藝,建築師們勞心勞力,得到的回報卻往往少的可憐。為了鼓勵建築師多多設計綠建築,理應要打破現行的計價機制,否則「吃力不討好」的窘境,將如業障般不斷在建築師身上輪迴。

雖然綠建築的建造設計,可以讓建築師獲得創新、環保、前瞻等盛名,但賺得名聲卻必須面臨不賺錢、甚至賠錢的危機,風險甚鉅固然讓建築師們望之卻步,導致綠建築在台灣只能偶一為之,恐怕難以形成主流。今年公共工程委員會已經發文規範,未來綠建築的建造經費當中,必須提高給建築師的設計酬金,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但也是好的開始。

重大政策缺乏務實規劃
建築師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專業本身轉型,另一個更高的層面在於政策規劃無法與業界實務面整合,以至於無法落實到位。

台灣政策一向都是「急就章」,趕鴨上架只為了短期的利益與當下的成效,而沒有長期的觀察分析,缺乏了解風土民情,台灣綠建築的政策更是如此!不僅沒有相關驗證機制,導致台灣建築制度的認證並未與國際接軌,綠建築標章某些項目的量化程度不夠彈性化、某些項目卻不夠精準,等到執行時出現問題之後才一直補救和調整,相當費時費力!

由於這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亂無章法的政策走向,讓建商或業主們不明白綠建築設計的好處,只覺得繁瑣複雜。而且不僅僅只是業主,台灣整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也仍舊停留在保守傳統的思維當中。在集合式住宅的價值順位中,「綠建築設計」幾乎都是殿後,所謂的綠建築設計往往淪為有「名」無「值」的景觀擺設。

何況很多時候,建商或業主並不是真的在意自己的建築有多麼出色,反而只是在互相比較。「對方有什麼噱頭,那我也要有。」一切成了軍備競賽,一切都是面子問題!

台灣綠建築的逆轉勝

在如此不利的環境下,台灣建案該如何打造綠建築?最好的解決之道,是尋求專業顧問的協助。一家經驗豐富的綠建築顧問公司,從教育業主、教育建築師、乃至施工團隊的訓練,皆能面面俱到!綠建築設計上會遇到很多問題,舉凡專案團隊缺乏綠建築相關經驗、不熟悉綠建築設計工具、較晚導入綠建築設計程序、技術工法的障礙等等;而且綠建築設計要顧慮的面向太多,如何減碳、環境品質如何提升、生物多樣性的做法、再生能源的選用、外殼節能措施,不應該讓所有重擔都落在建築師身上!

建築師很難完全駕馭這些題材,此時有賴顧問從旁協助。比方說,以往建商不知道該選用哪一種設備或建材,就詢問建築師,建築師有時也不知其然。若有專業顧問幫忙把關,並適時建議更佳方案,建築師就不用獨自承擔成敗。

更甚者,就連業主意想不到的目標與方法,顧問公司也會進一步設想。比方說當地比較缺乏水資源,顧問公司就會想辦法;如果當地電價較高,顧問公司就會找尋適用的節能之道,這就是專業顧問的經驗與遠見!倘若業主們對綠建築有一份使命感,有心打造綠建築,最好規劃一筆「綠建築顧問費」預算,找顧問公司輔導,提供專業諮詢及成果驗收等服務,以「建築師+顧問」的合作模式,作為綠建築建造的敲門磚。

綠建築專業顧問的價值

然而,想聘請專業的綠建築顧問團隊,應檢視哪些面向?可以著眼於五項要點:

1、深具綠建築專業能力:綠建築的類型十分多元,每一個建案所處的氣候、地理、人文條件也完全不同,若非經驗豐富的團隊,可能只好「做中學」,狀況頻頻。而專業的顧問團隊本身網羅了各方優秀建築師,已熟悉各種建築型態,以及可能面臨的突發問題,可輕鬆駕馭各種疑難雜症。

2、妥善配置經費:有經驗的顧問團隊會針對業主的需求,規劃出更合理的預算配置,截長補短以控制預算。例如某些工項可以少做一點,將省下來的預算拿來補充某項綠建築措施,而不至於增加太多預算。

3、靈活運用綠建築策略:任何決策都是牽一髮、動全身,要能靈活調度並不容易,但這也是顧問公司的功力所在。業主尋求顧問服務時,要考慮到顧問公司的專業服務與顧問策略是否有彈性,例如研擬替代方案的能力夠不夠強,可以隨時針對現場狀況進行調整。

4、決策更精準有效率:畢竟每個建案的執行時間都很有限,因此設計要更精準,甚至要有快車式專案(一邊設計一邊施工)的經驗,或有相關專業證照(例如國際專案管理師PMP證照),將每個環節建立標準化程序SOP,可以彈性排列組合,並能夠下精準的綠建築設計與施工規範,以符合各種專案需求。

5、自我提升,充實新知:時間不等人,時代一直在改變,綠建築走在時代的最前端,當然不斷在進化當中。而綠建築顧問也必須不斷往前邁進,補充專業知識,才能在業界保持領先,提供更好的服務。

綠建築有大美而不言

隨著近幾年氣候災害日益嚴重,喚醒了環保意識,綠建築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未來,人們對綠建築的需求將會愈來愈強烈,建築師們也不能再故步自封,應該積極投入深耕,為美好的居住環境而努力。綠建築不是商品,不是噱頭,而是永續發展的價值,一種仁民愛物的生活態度。建商如果認同這樣的價值觀,就不要再觀望了,不要只是迎合市場,更要創造需求,引領業界之先!

最後,還是必須回到每個人身上,每一個購屋者的覺醒,才能有效敦促建商去實踐,就如同一開始那句名言「綠色產業對每一個人都是有益的」,而且不僅對人類有益,對於整個大自然、對於美麗的地球來說都是有益的,唯有認知到這一點,綠建築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
   
 
合作夥伴
英威康科技
碩譽電機
鎧鋒企業
城智科技
永欣鋁業
NEC Taiwan
   
江森自控
樺康智雲
兆竑智聯
新光保全
台達電
泓格科技
   
通航國際
充馭科技
歐益科技
台灣穩鴻
SALTO Systems
台灣寶麒
   
凱樂衛浴
冠閤企業
 
 
 
 
 
 
 
 
   
關於iBT數位建築雜誌  
   
資訊爆炸時代,建築業卻異常封閉,對於智慧建材設備的資訊來源異常缺乏,導致智慧建築推廣不易,我們來自產業,深知建設公司與建材廠商雙方均非常渴望新資訊、新訊息,因此我們致力打造這個屬於大家的交流平台,使產業更能正向方展與進步。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日 09:00~24:00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內容政策 | 隱私條款 | 版權使用 | 聯絡我們
   
   
  追蹤我們
   
 
   
 
Copyright @ 2013 iBT 數位建築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