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知識庫      
   
  智慧建材      
 
 
 
  建築視野
Taipei 101綠色奇蹟,讓世界看見台灣TOP 1
 
撰編:游沛文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30日 , 2022
11581
    好友人數
 
 
專家
 
台北金融大樓公司(台北101)大樓
仰望台北101大樓,獨特高雅的姿態,勾勒出絕美的天際線,也在國人心中勾起一股驕傲。以往人們從建築語彙認識台北101,而今,再從世界綠建築地標看見台北101。
 


締造無數輝煌記錄,台北101大樓(以下簡稱台北101)2004年起曾經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2011年開始則是世界最高的綠建築。2013年更突破萬難,克服先天環境限制,取得內政部「鑽石級綠建築標章」,更於今年(2016)7 月以全球最高分數取得難度最高的美國綠建築LEED v4 白金級認證!如此驚人的成就,讓大樓內的企業、員工、以及大樓外的你我,與有榮焉。出乎意料的,台北101其實是「高貴不貴」的綠建築!經營團隊如何運用最精簡的資源,建立完整的修繕與管理機制,取得LEED白金級綠建築認證?

建造階段 融入環保節能設計
首先在建築設計階段,台北101大樓已將環保節能納入設計的核心。比方說台北101大樓玻璃帷幕的外牆設計,在雙層玻璃中灌入惰氣,可降低熱源對室內的影響;而且玻璃內低能源透率塗料的雙層塗佈(Low-e coating),有效阻隔50%以上的熱與紫外線。此外,利用夜間離峰電力製冰的儲冰系統,讓台北101大樓節省許多冷氣電費。

除了帷幕牆之外,大樓外牆、建材的選用,照明、空調、冷凍、電力等各個系統都有全時段監測管理。還有一套由電腦控制的能源管理控制系統(EMCS),可以針對整棟大樓的耗能,精準地測量、監控、管理,達到高效的節能管理。 而高懸於92樓、世界最大的風阻尼器,功用不只是防風制震,還可讓大樓結構體用鋼量節省5%,也是深具前瞻性的環保設計。

營運階段 微調導入LEED認證
不過,即便實施許多節能設計,台北101每年電費支出仍高達2億多,因此管理單位就不斷思索節約之道。在計畫導入當時,將所有後場的系統設備都重新檢視一遍,又做了很多節能措施,提高能源效率。
令人好奇的是,台北101量體如此龐大,千頭萬緒該從何做起?營運團隊表示,可先計算回收期,從回收效率最高的優先改善。像是所有公共區域走道、逃生指示燈,皆改用LED燈;而有些燈不會每天開,就無須換LED燈,只要加強開關的便利度即可。

然而,做與不做的權衡,都必須向董事會明確交代,取捨之間談何容易?在因緣際會之下,由數名專家組成顧問團,其中包括LEED綠建築認證的創始人羅伯華森(Robert Watson)都曾遠赴台灣,協助台北101導入綠建築整改方案。有了顧問團的豐富經驗作為後盾,解決方案更是直探精髓,迅速掌握節能要領

環保,是平價又務實的管理學
回顧認證的過程,LEED對台北101團隊的重要啟發,在於讓大家知道:環保可以是平價又務實的作為,只要真正用心建構一套管理機制,勝過一昧花錢添購昂貴設備。像台北101僅花費90多萬,將全棟樓的水龍頭、小便斗跟馬桶,都裝上節水閥(共700多顆),就省下60%水資源!以及在申請過程中,顧問團提出很多建立SOP、物業管理等機制,都是可以不花錢、又能加分就達到標準的務實建議。只要遵循LEED具體的量化指標和計分方式,導入的企業就可以先行預估算自己得多少分、需要付出多少成本。

LEED這些管理學的思維十分可貴,儘管執行方針平易近人,但對於細節成效又要求嚴實以待。例如特別要求建物裝修指南也要納入環保設計,裝修廢棄物的後續處理,降低空氣中的有害物質等等,任何程序都不可輕忽。

再以垃圾處理系統為例,台北101大樓資源回收不用靠清潔工搭電梯運送,只要直接丟進垃圾處理系統,採以真空抽取、集中到地下室壓縮處理。這樣一來,不僅達到垃圾減量,同時一趟又一趟運送垃圾的人力、電梯能源的耗費,也都省下來了。

原本台北101廢棄物回收率約達50~60%,已經相當優異了,在導入LEED之後,把固體回收物(裝修廢棄物)合併計算竟可達到71%。迄今,大樓內所有廢棄物的總體回收率還陸續提升到76%,而且回收後堪用的材料可變賣再利用,成果豐碩。

力求極致 催生TOP 1綠建築
歷經兩年多,緊鑼密鼓的執行計畫,台北101進行一百多項設備的改善,投入上萬小時的人力、物力,從最基本的垃圾減量、節能、省水,乃至優化室內環境品質,可精準控制溫濕度及二氧化碳含量,終於通過「白金級最高榮譽」認證。

身為全球指標性摩天大樓,台北101在任何細節,都要做到極致!環保節能當然也不例外。比方說,台北101對CO²含量訂的標準是600ppm,遠優於國內標準1000ppm;再好比裝修階段的控管,依循LEED指標,為阻絕外界空氣有害物質的逸入,將外氣過濾效能由原本的65%提高至85%;甚至連門口地墊長度都要仔細估算,以避免室外灰塵滲入。這樣層層防護過濾下,才能確保室內空氣品質良好。

當然,許多人關切的節能措施,更是成效顯著。尤其2008年國內電費漲幅超過30 %,去年也調漲,但台北101企業租戶的公共電費卻可以維持不變!以公共用電來說,這五年來節能效率逾29%,省下龐大的公共電費,這些都很實際地回饋給租戶。



綠建築辦公室 榮耀中體驗舒適
儘管人們對節能的感受可能來自帳單,但空氣品質與環境變化其實是身體髮膚最直接感受到的!而健康舒適,也正是綠建築認證的初衷。

因此,儘管許多已進駐的企業在台北101爭取認證的過程中,都必須一起經歷許多溝通與調整的過渡期;然而,當用戶逐漸感受到辦公環境變得更舒適、又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時,他們也非常認同這樣的理念,而且感到與有榮焉。

如台北101這般國際級商辦大樓,是國際組織或外商來台進駐的首選,也由於世界各國菁英匯聚於此,像是Bayer、Google、KPMG等外商的總公司都非常注重環保,甚至要求每年度實行環保計劃,促使「環保綠建築」在這個場域更有共鳴。

持之以恆 拋磚引玉Green On
由於LEED秉持環保必須「持之以恆」的理念,因此通過認證的綠建築每隔五年都必須再重新被檢視,而台北101做了哪些準備?持續記錄、分析、改善,是不可間斷的職責,所以台北101每年發放大量問卷,調查許多環保細項。比方說降低碳排放量的部份,少有首都像台北坐擁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加上信義線通車,更提高了台北101大樓用戶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比例。

還有,定期到租戶的辦公室裡面,檢測空氣品質、室內環境清潔度等,一切都需要租戶持續的協助跟配合。而這些繁瑣費心的事務,都是LEED環保指標所評核的要點。在教育推廣方面,一樓設有環保角落,民眾或機關團體都可報名、並有專人導覽,深入了解台北101的節能措施。也可參觀廢棄物管理中心,親睹台北101怎麼做回收分類。

環保10+1 從日常做起
憑藉世界級摩天大樓、文化地標、跨年煙火秀、一流企業進駐等美譽,台北101本就是全球知名建築了,為何還願意投入數倍的心力,一步步爭取LEED認證,堅持成為綠建築呢?「希望透過台北101的高度,喚起更多人對綠建築的重視」。這將是很重要的帶頭示範作用!因此,台北101特別喊出「Green On」綠色行動,呼籲大家一起做到「環保10+1」,也就是10項簡單的綠色行動,加上一顆決心。

Green On計畫向社會大眾推廣「10+1」項綠色行動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包括:1隨手關燈、2節約用水、3搭乘大眾交通工具、4室內空調溫度調節、5珍惜紙資源、6資源分類回收、7自備餐具水杯、8購買環保商品、9使用在地食材、10使用環保清潔產品。

建築,是都市文明的象徵;環保,則是生態永續的指標。從文化、科技、到環保,台北101的意義不停地翻轉延展,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進步,讓國人感受時代的脈動,讓指標建築Green On,帶動全民環保Grow Up!

註:
既有建築申請綠建築標章,須注意以下幾點:
大部分建築在建造階段就導入LEED綠建築設計,然而台北101是營運後才進行規劃,因此更需付出龐大心力,舉例來說:
  • 編列經費更精簡:大部分建築物開始營運後,就捨不得花錢了。在施工階段本來就有一筆預算,經費比較充裕。等到營運之後,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要思考收支平衡,可動用的預算其實很有限。
  • 審核標準更嚴苛:新建築可能建置某些系統設備就算是達成目標,但是既有建築還必須檢驗建置成效,節水、節電、空氣品質、室內環境品質、資源回收等,都要逐一實證。
  • 人事協調更費心:為了執行檢測與改善計劃,台北101必須向企業租戶不斷說明及溝通,像是每家租戶,都要進入數次,測量日照、空氣品質、空調用量等,不勝枚舉!這樣「擾民」的浩大工程,能取得九十幾家企業、一萬多名大樓用戶的共同配合,著實不易。


    綠地不足 如何晉身鑽石級綠建築
  • 台北101自營運開始,一直想申請台灣綠建築標章,但市區內的建築物很難有足夠的綠地,也很難達到生物多樣性。幸好這幾年來,節能成效卓越,所以這個項目的積分,足以彌補綠地及物種的不足,進而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
  • 觀此,LEED認證相對地彈性許多,如果綠地不足,可以認養附近的綠地,同樣也是增進環境綠化。像台北101認養了中強公園的綠地,定期清潔維護,對社會環境有實質助益。
  • 可見評鑑標準的彈性化,對業主來說有多重要。不僅鼓勵各種類型的建築適性發展,選擇自身適用的優化方式,更能進一步帶動環保行動。此例可提供國內綠建築標章制定委員們參考借鏡。
  •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
       
     
    合作夥伴
    英威康科技
    碩譽電機
    鎧鋒企業
    城智科技
    永欣鋁業
    NEC Taiwan
       
    江森自控
    樺康智雲
    兆竑智聯
    新光保全
    台達電
    泓格科技
       
    通航國際
    充馭科技
    歐益科技
    台灣穩鴻
    SALTO Systems
    台灣寶麒
       
    凱樂衛浴
    冠閤企業
     
     
     
     
     
     
     
     
       
    關於iBT數位建築雜誌  
       
    資訊爆炸時代,建築業卻異常封閉,對於智慧建材設備的資訊來源異常缺乏,導致智慧建築推廣不易,我們來自產業,深知建設公司與建材廠商雙方均非常渴望新資訊、新訊息,因此我們致力打造這個屬於大家的交流平台,使產業更能正向方展與進步。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日 09:00~24:00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內容政策 | 隱私條款 | 版權使用 | 聯絡我們
       
       
      追蹤我們
       
     
       
     
    Copyright @ 2013 iBT 數位建築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