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知識庫      
   
  智慧建材      
 
 
 
  專家觀點
朱國權-佈線與時BIM進,透視建築智慧!
 
撰編:口述/朱國權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30日 , 2022
3998
    好友人數
 
 
專家
 
日昇電機技師事務所主持人 朱國權
˙現任日昇電機技師事務所主持人
˙專業領域:綠色資訊機房IDC、機電保護協調、智慧建築、建廠規劃(綠色廠房、綠色醫院)、資訊安全、高級電信工程、網路工程、高壓變電站..等
˙領有電機技師、國際專案管理師PMP、APEC亞太工程師、專案管理講師、Uptime ATD等多項專業證照
benge@sunrisepec.com
以往台灣的公共工程或民間建設開發商,總是將資金大量挹注在硬體設備,但是對弱電工程卻相對沒有那麼重視,施工預算也是能省則省。直到近幾年,隨著智慧建築蓬勃發展,綜合佈線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電機技師與施工技術的重要性才水漲船高。
 
為促使機電工程更加完善,法規的修訂也持續與時並進。新版的「建築物屋內外電信設備工程技術規範(CLE-EL 3600-8)」不僅強化配線系統架構,更確立電信設備審查、檢測、審驗的標準。而建築物安全維護設施及建築物監控管理服務之資通信設備也有了規範,以利於弱電佈線空間的預留、智慧化設備的擴充與控管。

這些新版的技術規範全面施行後,委由電機技師進行審查檢驗。時至今日,從電機技師公會的角度觀察,實務操作面的成效如何?該怎麼解決當前的難題呢?



一、法規執行率有待加強
許多偏遠鄉鎮,執行率微乎其微,他們仍採取舊有技術去建置電信設備。此外,有些建商將審查作業交託電信業者處理,而檢驗的落實程度又比審查還低。估算起來,內政部每年發出幾千張建照,但交由電機技師確實審驗通過的建案,恐怕不到六成!相關單位應加強法規的宣導,並強制執行。

二、線頭線尾應有明確標示
即便電信設備工程技術有了明確的規範,但是佈線依然紊亂,導致電機技師擴充或修繕時,配線相當困難。

關於這個難題,美國的作法是在每一條線路的線頭和尾端,都標示的清清楚楚,而且是「雙重標示」!意即在線頭就會標示出尾端該怎麼介接,尾端也會標示線頭的接法。所以再怎麼龐雜的配線,只要一看到線路的頭尾,就知道怎麼處理了!


三、圖例及系統設備應標準化
在審查過程中,電機技師公會發現到,A大樓、B大樓、C大樓送來的「圖例」都不一致,造成審查、勘驗、建檔等諸多不便。因此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電機技師公會跟台科大專案合作,建立統一的智慧建築圖例及整合策略。

圖例標準化之後,不僅方便作業,更有助於打造「建築資訊模型(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日後介接到3D模型。




而整合策略的部份,公會已提出草案,希望在軟體、硬體、韌體這三大要點進行整合。
1. 硬體的整合:基礎層的通訊協定必須先統一,目前業界已經做得不錯,只是有些設備是國產品、有些是進口品,介接方式也就不同。希望日後系統設備都有開放式的通訊協定。
2. 韌體的整合:包括韌體分位,內建的編碼、協定等。
3. 軟體的整合:軟體要有統一格式,才能連結到智慧建築、發展出更多應用,這也關乎資料庫的建立。



四、建檔內容應設統一格式
資料庫的建檔及管理不只仰賴軟體,要儲存哪些資料內容也很重要。每當公部門想調閱建物資訊、追蹤各建物設施的管理狀況時,卻發現每一棟大樓建檔的資訊都不同,而且提供的資料未必是公部門真正需要的。有鑑於此,電機技師建立了一套簡易的標準化格式,提供建商依循的標準,以確立每一筆建物檔案的實用性與完整度。

透視3D建築模型 物管好EASY
延續上述所及,大樓資訊管理(BIM)用於建立3D立體模型,已有取代工程設計圖的趨勢。歐美及中東先進國家愈來愈多建案,在設計與施工階段,是透過平板電腦檢視3D建築模型影像,甚至杜拜許多建案直接在工地發iPad。

使用這類視覺化管理的裝置比紙張列印費用划算太多了,也無須耗費時間翻閱厚重的工程設計圖,而且在工程設計、CAD製圖、施工都同步進行時,精確度可以大幅提升。

建物完工交由管委會營運時,可以把所有檔案都儲存到iPad,再交給管理者、甚至發給住戶。每一台iPad就等於大樓或房屋的檔案庫,門禁系統何時需要維護保養、燈管何時該換新,打開iPad就一目了然。

由此可知,從設計、施工、建檔等各個階段做好綜合佈線規劃,未來由此延伸的應用無限寬廣,才可賦予建築更多智慧,服務人群。

關於朱國權
˙現任日昇電機技師事務所主持人
˙專業領域:綠色資訊機房IDC、機電保護協調、智慧建築、建廠規劃(綠色廠房、綠色醫院)、資訊安全、高級電信工程、網路工程、高壓變電站。
˙領有電機技師、國際專案管理師PMP、APEC亞太工程師、專案管理講師、Uptime ATD等多項專業證照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
   
 
合作夥伴
英威康科技
碩譽電機
鎧鋒企業
城智科技
永欣鋁業
NEC Taiwan
   
江森自控
樺康智雲
兆竑智聯
新光保全
台達電
泓格科技
   
通航國際
充馭科技
歐益科技
台灣穩鴻
SALTO Systems
台灣寶麒
   
凱樂衛浴
冠閤企業
 
 
 
 
 
 
 
 
   
關於iBT數位建築雜誌  
   
資訊爆炸時代,建築業卻異常封閉,對於智慧建材設備的資訊來源異常缺乏,導致智慧建築推廣不易,我們來自產業,深知建設公司與建材廠商雙方均非常渴望新資訊、新訊息,因此我們致力打造這個屬於大家的交流平台,使產業更能正向方展與進步。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日 09:00~24:00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內容政策 | 隱私條款 | 版權使用 | 聯絡我們
   
   
  追蹤我們
   
 
   
 
Copyright @ 2013 iBT 數位建築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