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知識庫      
   
  智慧建材      
 
 
 
  產業動態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3年第四屆智慧建築獎13日授獎,12件優良智慧建築作品獲殊榮
 
撰編:iBT新聞中心 最後更新時間:12月 | 14日 , 2024
853
    好友人數
 
 
專家
 
社團法人台灣智慧建築協會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自民國93年起,政府為引領高科技與建築產業的發展,積極推動智慧建築產業,致力於為國人營造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適並兼具節能成效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在產、官、學、研等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智慧建築概念已深植國內建築產業。直至113年8月底為止,臺灣取得智慧建築標章與獲選證書的案例已高達1,623件,且以每年逾300件的驚人成長率穩定擴大。隨著智慧化技術日益成熟,今年度(113年)的第四屆智慧建築獎頒獎典禮上,共有12件優良智慧建築作品脫穎而出,顯示國內智慧建築已邁向更高階的整合與應用層次。
 


今年的得獎作品類型多元,涵蓋住宅類、衛生福利更生類、辦公服務類、休閒維教類與工業倉儲類。獲得智慧建築標章的項目中,包括鑽石級1件、黃金級3件、銀級4件及合格級4件。從區域分布看,北部有7件、中部3件、南部2件,顯示智慧建築理念已逐漸在全臺各地生根。無論從個案的智慧化程度、整體能效表現,或是系統整合深度來看,今年度得獎作品的智慧化表現已較往年更為成熟、精緻,顯示我國智慧建築在技術與應用層面皆有所躍進。

今年度獲獎的案例更是精彩紛呈。在辦公類型建築方面,台灣電力公司總管理處大樓展現優質的智慧化改善成效,在綠建築概念下搭配能源管理系統(EMS)等智慧控制手法,兼顧功能與能源效率。此外,維夫拉克廠辦大樓透過人臉辨識電梯叫車系統、機器人傳遞公文與外送服務,以及智慧儲物櫃的配置,大幅提升辦公效率與使用便捷性。

在住宅類的智慧建築案例中,福星社宅則以智慧安全帽監測工人健康數據與定位資訊,為工地安全與勞工保護開創新局面,同時透過IoT技術更深入地掌握建築運作狀態,增進安全、節能與品質管控。

工業及公用設施類的案例同樣亮眼。永康資源回收中心及再生水廠,除了達標智慧建築標準外,更自主導入大數據與AI分析機制,實現設備與水質的持續優化。這種由下而上的創新動力,展現出國內產業界對智慧化趨勢的前瞻思維。

文教服務類的,「大台南會展中心」則著重於大空間智慧化空調的設計,透過高低空分區冷房策略,讓實際進入展場的人員獲得更適宜的溫度感受,同時也達到理想的節能效果。在大型公共空間中實現智慧運轉,對未來更多巨型建築的節能管理提供了優秀範本。

為紀錄與推廣今年度的優良智慧建築成果,主辦單位特別將12件得獎作品的設計理念、技術手法、整合策略與實際成果集結成「2024年優良智慧建築作品」專輯。這不僅是給相關從業人員的參考資料,也希望能吸引一般民眾對智慧建築的關注與了解,引導社會共同朝向更永續、更人性化的建築環境前進。

在頒獎典禮上,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致詞時特別強調,臺灣既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大國,同時擁有優秀而多元的建築產業。過去多年來,政府及建築研究所等單位不斷嘗試將「高科技」與「建築產業」結合,期望透過先進的智慧化技術手法提升建築物的能效與使用價值。



董建宏表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已成為國家願景,而建築物在整體碳排放中約佔37%之比例,明顯是節能減碳的關鍵領域。要有效改善此狀況,必須從建築本身的興建工法、材料選用、能源管理及後續維運管理著手,同時運用智慧化科技精準調控環境參數。透過AI(人工智慧)與IoT(物聯網)技術,未來不僅可隨建築使用狀況動態調整空調、照明、設備運轉模式,更能兼顧居住與使用者的舒適度。董次長強調,過去政府推行節能,多以「道德勸說」方式降低冷氣溫度,但這不但無法真正達到能源最佳化使用,也可能犧牲使用者的舒適程度。而今,智慧建築透過資料收集、分析與自動控制,將成為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自93年起推動智慧建築標章以來,臺灣已累積20年豐厚經驗,共計約1,600多件智慧建築案例,背後凝聚了眾多建築師、工程技師、起造人與智慧系統整合業者的專業與心血。董次長特別感謝各界先進的創意與投入,強調臺灣的科技實力不僅限於半導體製造,更要將其延伸至生活領域,讓先進技術真實落實於居住及工作空間,為國家發展另一個「護國神山」典範。

智慧建築將邁向更高階的整合與深化。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能源管理、節能策略、創能與儲能技術、以及AI與IoT的全面導入,將使智慧建築逐步成為主流標準。自107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優良智慧建築評選活動(今年為第四屆)也是一項持續性驅動力量,鼓舞更多專業人士投入智慧建築領域,並創造更多出色案例。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
   
 
 
合作夥伴
英威康科技
鎧鋒企業
江森自控
樺康智雲
新光保全
皇昇科技
   
HID
台達電
泓格科技
通航國際
歐益科技
維夫拉克
   
台灣穩鴻
凱樂衛浴
冠閤企業
 
 
 
 
 
 
   
關於iBT數位建築雜誌  
   
資訊爆炸時代,建築業卻異常封閉,對於智慧建材設備的資訊來源異常缺乏,導致智慧建築推廣不易,我們來自產業,深知建設公司與建材廠商雙方均非常渴望新資訊、新訊息,因此我們致力打造這個屬於大家的交流平台,使產業更能正向方展與進步。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日 09:00~24:00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內容政策 | 隱私條款 | 版權使用 | 聯絡我們
   
   
  追蹤我們
   
 
   
 
Copyright @ 2013 iBT 數位建築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