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O M E
| 聚 焦 智 慧 建 築 與 科 技 建 材 產 業 的 專 業 雜 誌
建築‧觀點
產 業 動 態
|
建 築 視 野
|
風 雲 人 物
|
建 築 名 人 堂
|
專 家 觀 點
科技‧建材
建 築 科 技
|
趨 勢 建 材
|
建 材 誌
建築視野 | Architecture NOW
大龍市場再出發 從傳統中蛻變的創新文青風
臺北市大龍市場原為傳統老舊的海砂建築,經北市府相關機關通力合作,融入周邊傳統建築形式,重新打造出具文青風格的創新建築,型塑優質的購物空間。
撰文:台北市政府
大龍市場位大龍社區及市場大樓1樓,該大樓位於臺北市重慶北路三段347號,工程總經費約11.69億元,於106年3月開工,108年10月竣工。為地上13層、地下4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32,032平方公尺,1樓為大龍市場,2到5樓則是有老人福利和身障機構,就近照顧弱勢族群;6樓以上則為集合住宅,地下1-4樓為卸貨及停車空間,規劃有5個貨車裝卸貨車位,199輛汽車車位及201輛機車車位。
當初係因原大樓於100年11月間經臺北市土木技師公會鑑定為海砂屋,且大樓已有鋼筋生鏽裸露、混凝土剝落、嚴重漏水、外牆面磚墜落等現象,對於住戶及周邊居民安全產生極大威脅,經市長親自視察後,積極開始規劃重建作業。大龍市場是臺北市首件海砂屋拆除重建案例,亦是公辦都更案,具有指標意義,說明臺北市政府對於市民居住安全的重視以及徹底改善市場文化的決心。
臺北市政府新工處工務科科長郭俊昇表示,大龍市場除全面規劃現代化設備管線外,並加入周遭廟宇意象以傳統市場結合文青美學,從環境設備到招牌更具現代化。另本案基地周邊早期有非常多的日治時代建築,丁掛磚為當時普遍採用的建材,故大龍市場建築外牆採用傳統丁掛磚元素,帶入歷史情感,且以多種形式,包含岩面、筋面、平面等多種紋路,並運用不同色彩創造出不同層次,雖然在施工上增加了許多困難度,但工程單位也一一克服完成目標,完工後創造精緻細膩又具韻律變化,同時也充滿手工的歷史質感。
大龍市場自治會會長吳碧嬌表示,所有攤商對於大龍市場重建已期待許久,如今終於落成,大家都很開心,且重建後新的大龍市場舒適整潔,走道寬廣、廁所乾淨,客人逛得開心,我們自己做起生意,也覺得很舒服。
新工處工務科士林工務所陳百慶說明,大龍市場經過試營運的考驗,整體環境宛如「超市」,空間寬敞、明亮且乾淨,生鮮與熟食攤分隔南北兩區,行走其間無需再像以往閃避血水或水坑,空氣清新,迴型平面動線簡單明瞭,不致有迷路之虞。市場再加上其他樓層的重建後,不止改造地區風貌,同時創造多贏局面,翻轉大眾對傳統市場和舊有公宅的刻板印象,相信未來能為地方民眾的日常生活採購,有更好的體驗。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BT數位建築雜誌聲明
聲明 ]※
專家 Expert
專家 :
台北市政府
關於iBT數位建築雜誌
資訊爆炸時代,建築業卻異常封閉,對於智慧建材設備的資訊來源異常缺乏,導致智慧建築推廣不易,我們來自產業,深知建設公司與建材廠商雙方均非常渴望新資訊、新訊息,因此我們致力打造這個屬於大家的交流平台,使產業更能正向方展與進步。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日 09:00~24:00
讀者服務
行銷服務
|
雜誌索閱
|
媒體介紹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
內容政策
|
隱私條款
|
版權使用
|
聯絡我們
追蹤我們
Copyright @ 2013 iBT 數位建築雜誌